TOP返回頂部

耳鼻喉綜合診所 加快改善聽力

港島西醫院聯網耳鼻喉科綜合診所由跨專業團隊組成,前排為黃懿行醫生、後排左起為耳鼻喉中心經理吳玉珊及聽力學家譚志謙。
醫管局從多方位多角度紓緩專科門診輪候時間問題,其中一項重要措施是設立綜合診所。港島西醫院聯網(瑪麗醫院及東華醫院)於2020年10月成立耳鼻喉科綜合診所,病情穩定的長者在約見醫生之前,可獲安排接受護士及聽力學家評估,最快可提前20個月為病人配助聽器,及早改善聽力問題。

「有位伯伯住在老人院,職員叫他食飯他也沒有反應,常常瑟縮一角。直至外展護士到老人院時留意到他的情況,就轉介我們跟進。伯伯後來配了耳機,家人說帶他去飲茶都沒有問題,伯伯也變得比以往樂觀。」東華醫院耳鼻喉中心經理吳玉珊分享道。

配助聽器以往需時兩年

瑪麗醫院耳鼻喉科部門主管黃懿行醫生表示,隨著綜合診所的出現,看病模式已有所轉變。「以往病人可能要等兩年才獲安排配助聽器,現在只需四個多月。病人手持轉介信,只要情況穩定,已可安排他到護士診所作初步評估,之後由聽力學家驗耳,介紹合適的助聽器,由病人自行到市面購買,最後約見醫生。」

吳姑娘表示,護士角色跟以往有別,同事工作的滿足感更大,且受過專業訓練,能處理較複雜的個案。如護士為病人評估時發現不尋常,會即時轉介醫生。

現時港島西醫院聯網耳鼻喉科綜合診所主要為雙耳聽力下降、病情穩定、持轉介信的60歲或以上長者服務,由跨專業團隊提早介入提供協助,提升病人生活質素。截至2021年11月,該診所已為逾3,400名病人服務。

隨著看病流程改變讓病人更快接受服務,黃醫生說,病人和家屬的反應都非常正面,對護士診所整體服務的滿意度近九成。吳姑娘說可以幫到病人,看到他們的笑容就最開心。
譚志謙表示,病人需進入隔音房進行純音聽力測試,判斷聽力受損程度。配驗助聽器後,病人需進行言語測試,確認語言理解能力得到改善。

與病人溝通大增

對病人來說,輪候時間縮短了;對同事而言,和病人多了溝通更重要。瑪麗醫院聽力學家譚志謙解釋,長者佩戴助聽器後,聽力診所的同事會為他們調校聲量,協助他們適應。「以往要相隔半年至九個月病人才會回來覆診,其間無法得悉他們是否適應。現在看病流程改變,病人覆診得比較密,我們可以更了解他們的使用狀況或操作上的問題,從而提升病人對助聽器的使用率或滿意度。」

他們一致認為,綜合診所拉近了同事和病人的關係。「有位97歲婆婆來清耳道時,甚至帶了自己的攬枕,令我覺得她對我們的服務很有信心,護士又會主動與她傾談,這種服務模式能夠成為醫護和病人之間一個很好的溝通橋樑。」黃醫生分享。
{{ item[lang + '_tit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