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質產科「少林寺」守護母嬰一世紀
明年是贊育醫院100周年的大日子,該院自1922年起致力照顧本港準媽媽和初生嬰,在50至90年代更獲國際間稱許為「一所提供優質產科服務的醫院」。今期《協力》邀得該院已退休的婦產科醫生李健鴻教授和助產士方織霞姑娘,和現任瑪麗醫院及贊育醫院婦產科榮譽顧問醫生李之朋,與大家一起話當年。

該院1922年於西營盤的西邊街落成,其後因要應付本港戰後的嬰兒潮,於是在1955年遷到醫院道現址。遷院後的贊育醫院,樓高七層,有200張病床,亦設助產士和醫生宿舍。遷院後短短兩年,孕婦人數由6,984人激增至1957年的10,865人,故在1958年開始,只接收高危孕婦個案,如第一胎或五胎以上孕婦、或患有慢性病的孕婦等。
年屆86歲的李健鴻教授於1957年在該院工作,至1975年離開該院。「當年的贊育(醫院)集培訓助產士、供醫科生實習和婦產科醫生深造於一身,是婦產科醫護接受嚴格專科訓練的『少林寺』。50年代,全港嬰兒死亡率很低,每1,000名嬰兒中有36名不幸死亡,數據之低,引起了英國皇家婦產科學院的關注。學院在1959年派出湯姆森教授到贊育(醫院)進行為期六周考察,細閱院內過往一年的病人紀錄。最後,湯教授的結論是:贊育醫院提供的數據真實和準確,婦產科的水準與英國的情況相近。相關結論更刊登於醫療學術期刊,亦因而吸引不少海外專家到訪取經。」
年屆86歲的李健鴻教授於1957年在該院工作,至1975年離開該院。「當年的贊育(醫院)集培訓助產士、供醫科生實習和婦產科醫生深造於一身,是婦產科醫護接受嚴格專科訓練的『少林寺』。50年代,全港嬰兒死亡率很低,每1,000名嬰兒中有36名不幸死亡,數據之低,引起了英國皇家婦產科學院的關注。學院在1959年派出湯姆森教授到贊育(醫院)進行為期六周考察,細閱院內過往一年的病人紀錄。最後,湯教授的結論是:贊育醫院提供的數據真實和準確,婦產科的水準與英國的情況相近。相關結論更刊登於醫療學術期刊,亦因而吸引不少海外專家到訪取經。」


「坐仔監」獲益良多
同樣已退休的方織霞姑娘是該院的助產士學生,畢業後成為該院助產士,工作34年至1994年退休。「最難忘學生時代的『坐仔監』,即學生不得回家一個月。只要大堂一收症,我們要即時安排孕婦入住一樓西房,替她們進行產檢或準備『執仔』,之後一直照顧孕婦和嬰兒至出院為止。」方姑娘坦言,那段苦日子有醫生親自教導她處理不同的傷口、縫合技巧和醫學知識等,獲益良多。惟後來因家長投訴「坐仔監」太嚴苛,故被院方在1964年取消。
李之朋醫生補充,隨著醫療服務的發展,贊育醫院於2001年將分娩及住院服務移至瑪麗醫院,目前該院仍然負責為孕婦進行第一次產檢,並按情況分流至瑪麗醫院或母嬰健康院日後跟進,和進行胎兒結構性超聲波檢查及產前診斷。此外,該院亦提供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和精神科服務。
李之朋醫生補充,隨著醫療服務的發展,贊育醫院於2001年將分娩及住院服務移至瑪麗醫院,目前該院仍然負責為孕婦進行第一次產檢,並按情況分流至瑪麗醫院或母嬰健康院日後跟進,和進行胎兒結構性超聲波檢查及產前診斷。此外,該院亦提供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和精神科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