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繫社區 護己護人

在社區的層面,醫院管理局協助營運七間社區疫苗接種中心,由規劃場地、運作流程至人手安排,都是同事一手一腳去統籌,大家同心合力迅速將不同的場地變身為社區疫苗接種中心。
其中,由港島西醫院聯網負責的中山紀念公園體育館是首個試行場地。全程參與統籌的港島西醫院聯網代理服務總監(質素及安全)李素輪醫生認為,今次最大挑戰是要在緊迫時間內與不同單位溝通和達成共識。對外,由聯網總監李德麗醫生帶領與政府相關部門緊密溝通,確保運作流程暢順,如劃分接待區、預約區、休息區、特別支援站等區域;對內,則要統籌各部門就接種期間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感染控制管理、疫苗處理、運輸安排等制定不同應變方案。一旦有危急情況,醫療區的駐場主管醫生及曾受緊急護理訓練的護士,就會即時進行應急事故管理。
她補充,醫院從未試過在院外的環境為市民接種疫苗,故他們先後進行了兩次演練,其中一次更涉及過百人的跨部門參與,希望盡量將意外風險減到最低,「如要規劃嚴重個案送院路線、在場內地板上加設地台,避免醫護因路面不平而大力搖晃已稀釋的疫苗、和在接種站外加設布簾,保障接種人士私隱等。」
中心正式運作後,雖曾出現小意外,但憑著各方極強的應變力,以及與政府不同部門通力合作,很快將問題解決。例如場館曾停電,幸好疫苗冷藏裝置早已連接至後備電源,確保疫苗保存在攝氏2至8度的環境,才力保不失。中心又試過天花支架鬆脫,館方需要暫停接種服務,在兩小時內進行緊急維修,並在天花下加設安全網作雙重保障。
李醫生稱,「以往打流感針,公眾較少問及自己是否適合接種或疫苗副作用等,但面對新冠疫苗,市民會有較多『貼身』的查詢,故我們特別在場內設有資訊區,由同事解答市民的疑問。」在她的眼中,今次是「一生人一次」的寶貴經驗,因在籌備的過程中,學懂如何在一個非醫院的設置中,亦能安全地為市民接種疫苗,實實在在地走進社區為市民服務,體現醫社合作的重要。
其中,由港島西醫院聯網負責的中山紀念公園體育館是首個試行場地。全程參與統籌的港島西醫院聯網代理服務總監(質素及安全)李素輪醫生認為,今次最大挑戰是要在緊迫時間內與不同單位溝通和達成共識。對外,由聯網總監李德麗醫生帶領與政府相關部門緊密溝通,確保運作流程暢順,如劃分接待區、預約區、休息區、特別支援站等區域;對內,則要統籌各部門就接種期間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感染控制管理、疫苗處理、運輸安排等制定不同應變方案。一旦有危急情況,醫療區的駐場主管醫生及曾受緊急護理訓練的護士,就會即時進行應急事故管理。
她補充,醫院從未試過在院外的環境為市民接種疫苗,故他們先後進行了兩次演練,其中一次更涉及過百人的跨部門參與,希望盡量將意外風險減到最低,「如要規劃嚴重個案送院路線、在場內地板上加設地台,避免醫護因路面不平而大力搖晃已稀釋的疫苗、和在接種站外加設布簾,保障接種人士私隱等。」
中心正式運作後,雖曾出現小意外,但憑著各方極強的應變力,以及與政府不同部門通力合作,很快將問題解決。例如場館曾停電,幸好疫苗冷藏裝置早已連接至後備電源,確保疫苗保存在攝氏2至8度的環境,才力保不失。中心又試過天花支架鬆脫,館方需要暫停接種服務,在兩小時內進行緊急維修,並在天花下加設安全網作雙重保障。
李醫生稱,「以往打流感針,公眾較少問及自己是否適合接種或疫苗副作用等,但面對新冠疫苗,市民會有較多『貼身』的查詢,故我們特別在場內設有資訊區,由同事解答市民的疑問。」在她的眼中,今次是「一生人一次」的寶貴經驗,因在籌備的過程中,學懂如何在一個非醫院的設置中,亦能安全地為市民接種疫苗,實實在在地走進社區為市民服務,體現醫社合作的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