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返回頂部

打針,從醫護做起

本港經歷數波疫情後,新冠疫苗終在2月中抵港,成為抗疫新曙光。醫院管理局總感染控制主任賴偉文醫生說:「接種疫苗是防疫戰轉捩點,現階段的挑戰是提升同事的接種率,這幾個月至為關鍵。」

賴偉文醫生解釋,同事接種疫苗有助建立醫院內的防疫屏障,「今次疫情一大特性是有許多隱性病人,增加了傳播風險。前線醫護經常接觸病人,其中有不少免疫力差或長期病患的長者,他們一旦在醫院受感染,死亡率及嚴重性大於常人。」

慎防嚴重院內感染

另一原因,是要防範變種病毒,賴醫生以台灣、新加坡等地的院內爆發為鑑,當中新加坡一間醫院曾於4月下旬因未能及早發現感染印度變種病毒株的男病人,而導致逾40人受感染,包括至少23名病人及9名員工,「最終醫院需關閉兩星期處理院內感染,我們不能接受香港發生這樣的情況,殺傷力太大,變種病毒傳染性較以往新冠病毒高五至六成,一旦爆發院內感染後果可以很嚴重,今次的病毒始終充滿未知性,希望同事以身作則,做好疫苗接種,護己護人,與社會各界攜手達致七成接種率,向著群體免疫目標邁進。」

對於有人認為「疫苗對付不到變種病毒」或「只要佩戴合適的個人防護裝備,便不需再捱兩針」的說法,賴醫生逐一擊破謬誤,「事實是,有研究報告證實復必泰疫苗對英國、南非變種病毒,有近九成保護率。至於個人防護裝備也非絕對安全,一旦出現破損或未有妥善穿戴,同樣會有感染風險。」他强調,若正確佩戴個人防護裝備,同時接種疫苗,感染風險便會大大減少。

醫護接種疫苗可減低院內感染的風險。 醫管局總辦事處及各聯網設立員工專線或資訊站解答同事疑惑。 各聯網在不同醫院或職員診所加設員工注射站,便利同事接種疫苗。 醫管局推出多項措施便利同事打針,有助提升員工接種率。 不同聯網均設立展板供已打針的同事拍照留念。

多項措施便利同事打針

世界各地正以不同措施鼓勵市民打針,賴偉文醫生說,最近局內醫護每日接種第一劑的人數也有上升跡象,由5月底約有200至300人,增至6月500至600人,有些員工診所的預約出現爆滿情況。他相信,其中一個誘因是醫管局響應政府推行「疫苗假期」,同事於8月31日前接種每一劑疫苗後,可於接種後享有特許休假一天,讓同事打針後可以有充足時間休息。

他又表示,流感疫苗接種經驗有助擬定推動接種新冠疫苗的策略,例如到不同醫院和部門「講書」,及回應同事疑問或誤解的宣傳方式;又參考「送外賣」到不同部門打針的做法,同時在院內或職員診所加設員工注射站,甚至提供專車安排同事到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打針,一切以便利同事為大前提。

各院施各法 提升接種率

專家解難
醫管局總辦事處與各聯網設立員工查詢專線或資訊站,由感染控制、內科、藥劑及護理等多個專業的代表解答同事對疫苗的疑問,包括接種安排和預約方法等。
心意贈送

為感謝同事以行動護己護人,已接種新冠疫苗的同事可參與一連九個星期的大抽獎,贏取過百萬豐富獎品和獲發特別版紀念襟章。接種率最高的三間急症醫院以及三間非急症醫院會獲頒獎項。部分聯網亦向已打針同事提供小食、飲品等優惠或小禮物。

留低足印
各聯網製作展板、道具和紙牌,供已打針的同事拍照留念。

各聯網亦製作了不少影片推廣新冠疫苗接種,同事可瀏覽內聯網「2019冠狀病毒最新資訊」網頁內的「COVID-19疫苗資訊 →醫護團隊」:(http://ha.home/goto/COVID-19_vaccination)
{{ item[lang + '_tit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