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返回頂部

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相遇

她是一個少數族裔的早產兒,父母在產檢時已知道孩子是一個無腦兒寶寶。不過,夫婦不捨就這樣放棄女兒,準媽媽希望盡自己的能力維護孩子到最後一刻。夫婦與醫生商議後,決定要尊重這個小生命,堅持把女兒生下來,但不會進行急救。

小初生出生後,因仍有微弱的心跳,所以便由產房送進了初生嬰兒深切治療病房。當我與小初生相遇時,她的外觀因頭骨發育不完整而有所不同,她的身上仍沾染着母親胎盤內的血和胎水。後來,我與同事決定為小初生作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沐浴。

沐浴過後,我温柔地替她開始變硬的身軀穿上一套新衣服。她的眼睛未能完全合上,我就在她的眼簾上塗上一層凡士林,好讓她的眼簾黏在一起,就像自然地閉上眼。我為她戴上帽子,遮蓋發育不健全的頭骨,感覺就像熟睡中的乖寶寶。然後,我們為小初生留下手印及腳印,給父母留念,亦安排了一間獨立房,讓夫婦二人可以安心抱抱寶貝的女兒,也讓親友們與孩子作最後的告别。

當她被送去殮房「安息居」的一刻,在場每位同事的心也抽搐了一下,心裡默默祈願小初生的來生,一定要活得健康、快樂。我們亦叮囑親友們要留意小初生父母的情緒及行為,如有需要就必須立即尋求協助。

沒有人喜歡這樣的相遇,醫護亦然,但我們可以做到的就是讓逝者能乾乾淨淨、舒舒服服的離開;也讓送别者安安樂樂,無悔無憾。

張瑞芝
兒童及青少年科資深護師
瑪嘉烈醫院
{{ item[lang + '_tit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