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返回頂部

運作模式 Q&A


為了讓同事更了解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HKICC)的運作,如病人流程和人手安排等細節,我們整合了有關HKICC的常見問題,由北大嶼山醫院副行政總監黃立己醫生及瑪嘉烈醫院內科及老人科副顧問醫生陳文俊為大家解答。
問:HKICC的人手安排及運作是怎樣的?
答:HKICC的化驗室和48張病床已分別在今年2月中及下旬投入服務,約百名來自不同聯網的醫護和支援人員在中心輪更工作,其後會因應疫情需要,適時調整運作安排。
問:確診者被送抵HKICC之後的流程是怎樣的?
答:所有確診病人會經病人通道直送病房,在病房內指定位置做檢查,包括2019冠狀病毒檢測、照X光、量血壓和抽血等,然後被分配至指定病床接受治療。HKICC也可為病人進行靜脈注射(吊鹽水)、提供抗病毒藥物治療和低劑量氧氣等。如病人本身患慢性病,HKICC亦可為病人提供部分治療,如為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島素。

問:HKICC會否取代社區治療設施?
答:當疫情緩和或社區治療設施交還亞洲國際博覽館後,HKICC會接收其輕症病人外,同時也可以接收由其他公立醫院轉介的穩定個案,逐步取代原屬普通病房用途的二線隔離病床,讓相關病房可回復正常服務。

問:這裡接收哪些病人?
答:HKICC接收16歲至65歲,患輕度至中度病情的COVID-19確診病人。如病人行動不便或病況相對地嚴重,會被安排在地下的病房,減少需走動的機會,上層病房則接收病情較輕的病人。
問:病房內有甚麼設施?
答:HKICC的病房符合一線隔離病房標準,當中每個病格有六張隔離病床和一個獨立洗手間,病人只能在病格內活動。為減少醫護與病人的接觸,病人需使用設於病房特定位置的自助維生指數機,每日自行量度體溫、血壓和血含氧量,數據會自動上傳到醫院電腦系統,讓醫護遙距監察病人狀況。設於床頭的平板電腦可提供病人各項身體指標的數據。另病格內設有傳遞箱接收房外物資,如送餐、藥物等。
{{ item[lang + '_tit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