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數五星期
政府在今年1月下旬將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HKICC)移交醫管局,同事爭取在短時間內讓 HKICC投入服務,期間只有五周「入場」準備開院事宜。時間不等人,同事們不辭勞苦加班趕工,打破一切局限,全因「使命感」三個字。
同事自薦入隊
經過連月來的籌備,在開院前的五星期裡,北大嶼山醫院中央護理部高級護理主任文浩然與60多名來自七個聯網的護理及支援同事,馬不停蹄收拾病房、檢查儀器、確認工作流程,以及進行員工培訓等。他說:「首次與來自各聯網的同事見面時,得知大半數人主動加入 HKICC,非常驚喜。衷心感謝同事們的團結,全靠大家齊心合力,才能在短時間內集合到不同醫院、部門的同事參與」。
其中主動「舉手」的有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兒童及青少年部門運作經理陳淑嫻,「我經歷過沙士,知道齊心才能打勝仗,故想出一分力」。她說:「難得能與各有專長的專科同事一起工作,大家都放下既有的工作習慣,一同討論最好的病房流程,即使在病格洗手間張貼防感染小貼士,也會考慮病人的高度,我很珍惜這些寶貴的學習機會。」
其中主動「舉手」的有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兒童及青少年部門運作經理陳淑嫻,「我經歷過沙士,知道齊心才能打勝仗,故想出一分力」。她說:「難得能與各有專長的專科同事一起工作,大家都放下既有的工作習慣,一同討論最好的病房流程,即使在病格洗手間張貼防感染小貼士,也會考慮病人的高度,我很珍惜這些寶貴的學習機會。」


打破局限推「無紙病房」
醫院病房有大量繁複的文書工作,HKICC成了推動電子化的契機。九龍西醫院聯網高級護理主任(規劃及發展)黎天威說,就著新醫院設計、工作流程規劃及減少病區物資傳遞,團隊引入「無紙病房」概念,大大減少傳統儲存醫療記錄「排版房」的空間及優化感染控制措施。全靠醫護、IT和行政部等多個部門通力合作,最終只用一個多月時間開發及整合醫管局的電腦應用系統,達至九成「無紙化」工作空間。

開院在即 「機」不可失
疫情下各地搶購物資,連化驗儀器也不例外。瑪嘉烈醫院病理學部微生物試驗室科學主任何逸敏表示,「去年知道要籌備 HKICC,各部門同事都齊心準備,我們亦馬上四出『搶機』。由於世界各地都在搶,有錢都未必買到,我們與廠商高層多次商討,才能『搶機』成功。」
HKICC化驗室現時共有五台化驗儀器,最受注目的是全港首部 cobas8800全自動核酸測試機,每八小時可檢測960個樣本,是另一型號儀器同等時間檢測量的2.5倍,有助提升檢測效率。
HKICC化驗室現時共有五台化驗儀器,最受注目的是全港首部 cobas8800全自動核酸測試機,每八小時可檢測960個樣本,是另一型號儀器同等時間檢測量的2.5倍,有助提升檢測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