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代護理情

屯門醫院臨床腫瘤科兼職註冊護士譚耀輝今年70歲,過去近半世紀肩負著護理使命,女兒譚婉儀亦跟他入行,任職基督教聯合醫院內科及老人科資深護師,二人並肩見證著醫護關係的變與不變。
醫生護士 有商有量
「以往病人入院時,會先由醫生收症,再由護士按醫囑提供護理;現在則由護士先為病人評估,再由醫生診症,安排治療。近十年,護士診所也擔當著重要角色,現在有很多病症都已經由護士跟進治療。」人稱譚爺的譚耀輝如此形容過去40多年護理角色的演變。
「聽爸爸說,從前都是以醫生的意見為主;而我現職的老人科,醫生和護士則有商有量,會一起研究病人的照顧計劃,醫生很尊重護士意見。」誠然,醫護協作相輔相成、密不可分。「護士 care for the disease and family(關顧疾病及家人),醫生做 cure the disease(醫治疾病)。」譚婉儀以「Care and Cure」生動地點出醫護和而不同但又互相配合的地方。
屯門醫院2003年成立全港首間兒童及家庭哀傷輔導中心,譚耀輝在這裡遇上工作生涯中最難忘的人。一名女孩因父親患癌而變得自我封閉,與母親關係疏遠。譚耀輝知道她很喜歡游泳,卻得不到媽媽支持,所以不斷鼓勵她繼續游泳。後來女孩在運動會游泳比賽勇奪金牌,更將自己珍而重之的獎牌寄了給譚耀輝。
「那時爸爸花了很多時間在這名小女孩身上,我和妹妹都有吃醋,但內心又覺得爸爸好叻,就決定和她分享爸爸。」譚婉儀憶述。小女孩長大後仍偶爾與故人聯繫,或許這就是譚耀輝口中的緣分:「我常告訴女兒,照顧病人是緣分;陪他們走最後一步,都是緣分。」做老人科的譚婉儀對父親教誨銘記於心:「爸爸教我要易地而處,所以我會代入老人家的角度,試著吃糊餐、戴助聽器,體會做老人家的感受。」
「聽爸爸說,從前都是以醫生的意見為主;而我現職的老人科,醫生和護士則有商有量,會一起研究病人的照顧計劃,醫生很尊重護士意見。」誠然,醫護協作相輔相成、密不可分。「護士 care for the disease and family(關顧疾病及家人),醫生做 cure the disease(醫治疾病)。」譚婉儀以「Care and Cure」生動地點出醫護和而不同但又互相配合的地方。
屯門醫院2003年成立全港首間兒童及家庭哀傷輔導中心,譚耀輝在這裡遇上工作生涯中最難忘的人。一名女孩因父親患癌而變得自我封閉,與母親關係疏遠。譚耀輝知道她很喜歡游泳,卻得不到媽媽支持,所以不斷鼓勵她繼續游泳。後來女孩在運動會游泳比賽勇奪金牌,更將自己珍而重之的獎牌寄了給譚耀輝。
「那時爸爸花了很多時間在這名小女孩身上,我和妹妹都有吃醋,但內心又覺得爸爸好叻,就決定和她分享爸爸。」譚婉儀憶述。小女孩長大後仍偶爾與故人聯繫,或許這就是譚耀輝口中的緣分:「我常告訴女兒,照顧病人是緣分;陪他們走最後一步,都是緣分。」做老人科的譚婉儀對父親教誨銘記於心:「爸爸教我要易地而處,所以我會代入老人家的角度,試著吃糊餐、戴助聽器,體會做老人家的感受。」

黑暗過後會是晨曦
譚婉儀雖抱怨走到哪裡都被稱為譚耀輝的女兒,但也為有這樣的爸爸感到萬分自豪。譚耀輝2004年退休後以兼職形式繼續前線工作,六年前患上腸癌,幸好及時接受治療,手術後重返工作崗位,更以過來人身分與癌症病人分享抗癌心路歷程。譚婉儀縱擔心,但深知父親熱愛護理工作和不捨他的病人,也認同他的信念,能夠陪病人走一段路是「很magical(神奇)的事」,所以就沒有再堅持要他辭職。
對醫護人員來說,工作流程、護理技巧會隨著時日轉變,但這顆堅持服務病人的心,永遠不變。
對醫護人員來說,工作流程、護理技巧會隨著時日轉變,但這顆堅持服務病人的心,永遠不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