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健康專欄《保健至專》- 奏效腦電盪療法

精神病療法眾多,除了心理及藥物治療之外,還有一項較具爭議的精神科手術「腦電盪治療」。早於十九世紀初,學者意外發現精神病患者於自發性癲癇發作後,狀況突然有顯著進展,故醫生便開始以電擊誘使癲癇發作來治療各種精神病。

當時做法有較大副作用,但自從應用了麻醉藥及肌肉鬆弛劑後,它便成了有效且副作用低的療法。整個過程約三十分鐘,麻醉科醫生會為病人全身麻醉,精神科醫生則在患者太陽穴附近放置電極,以短暫及適量電流進行治療。通電後病人四肢約有三十秒輕微抽動,其後在專業護士觀察下在復甦房間內休息。過程中病人不感痛楚也不會有抽搐。整個療程由兩、三次至十多次不等,每隔三至四天接受治療一次。

副作用輕微
腦電盪治療風險很低,死亡率是小型手術中最低的。副作用包括頭暈、頭痛、肌肉痠痛、暫時性記憶障礙及短暫譫妄等,但不會引致永久的大腦損傷,適用於嚴重的抑鬱症、躁狂症、僵木性精神分裂症等。

曾有一位精神分裂症病人,日常呆若木雞,不說話、不願吃喝,服藥後情況未見改善,但完成四次腦電盪治療後如獲新生般,不久便出院過正常生活。

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精神科醫生劉育成

(轉載自星島日報 | 保健至專 2016-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