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健康專欄《保健至專》- 心靈貧瘠人憂鬱

金錢並非萬能,但可以解決不少問題。經濟負擔往往是生活壓力的來源,令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變成大難題。筆者曾遇過一位家長,開學時和女兒吵得很厲害。原來是她不夠錢為女兒買新鞋,女兒被舊鞋弄痛了腳,哭哭鬧鬧,媽媽又耐不住性子,結果便發生了肢體衝突。

此外,亦曾經見過一位家長,她的情緒受到莫大困擾,卻又不願意再來覆診,原因只因為花不起五元九角的車費來診所……對於這些生活在貧窮下的人士來說,經濟負擔的確帶來很多問題和壓力。

富裕地方高自殺率
然而,難道富貴的人就不會憂鬱嗎?剛好相反,根據有關統計所得,在發達國家、經濟富裕的地方,自殺問題反而更為嚴重。香港社會發達,樓價上升,但同時自殺率也不斷攀升。近年有些年輕人動輒便割腕自殘,朋輩間濫用藥物,就算當上了母親,有的在懷孕期也戒不了毒癮,讓毒禍蔓延至下一代,但先別胡亂給他們貼上負面標籤,應先細心聆聽他們的心聲。

既然憂鬱不分貧富,那該如何是好?其實,心靈富足最重要。子女若能感受到父母的愛護,家長得到子女的體諒,夫婦體會對方的處境,人與人相處若能填補彼此的空虛感,不論貧富,人人都可幸福快樂。

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註冊護士吳翠芬

(轉載自星島日報 | 保健至專 2015-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