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健康專欄《保健至專》- 助青少年戒毒關鍵

據「藥物濫用資料中央檔案室」的最新資料顯示,被呈報的整體吸毒人數雖較去年同期下降,但吸毒仍是社會上不容忽視的問題。隨「吸毒隱蔽化」情況愈趨嚴重,青少年往往吸毒了一段時間後才被發現,屆時身體已被毒品傷害很深,以致影響日後的戒毒療效。 長期吸毒,尤其吸食氯胺酮(K仔)、冰毒及可卡因等,會令認知能力及記憶力受損,更可能出現思覺失調症狀,例如變得多疑、焦慮、出現幻覺及妄想等,甚至引致自殘及自殺等嚴重問題。很多吸毒者想戒毒時,往往發現知易行難。無論吸毒多少年,生理上的脫癮症狀都不會維持很長時間,一般不會超過數星期,但心癮卻可長達兩年甚至更久。只要存在心癮,絕大多數戒毒者仍有很大機會重吸毒品,因而認為戒毒很難,對戒毒失去信心,甚至錯誤地以為一生都戒不掉毒癮。要克服心癮,可以於身體脫癮後,改變生活環境,避免接觸容易聯想起吸毒的人或情境,例如入住戒毒村一段較長時間,或搬離原先居住的社區及更改電話號碼等,以遠離毒友。

正確鼓勵方法
親友不離不棄的態度,往往是戒毒者動力及決心的來源,但有時家人會表現得過分緊張,例如戒毒者去洗手間的時間稍長一點,便不斷敲門查詢,害怕他們吸毒,又或晚上遲回家便不停致電追問等。這些行為不但令戒毒者覺得煩厭,更可能感覺不被信任而產生放棄戒毒的想法。很多戒毒者重吸後也十分內疚,一再失敗令他們頓失信心,變得自卑而放棄。

戒毒者在失敗時,最需要家人的支持和鼓勵,幫助恢復信心,再次戒毒。如果把重吸毒品看成失敗,只會帶來挫折及失望,相反若將之看成為一個學習及認識自我弱點的機會,不斷累積經驗,親友方面一直支持及協助戒毒者成功脫離毒癮為止,他們重獲新生的機會便更大。

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精神科註冊護士莫堅誠

(轉載自星島日報 | 保健至專 2014-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