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健康專欄《保健至專》- 雙向溝通強化療效

為了提供有效的精神科服務,雙向溝通往往起關鍵作用。自從陳太(化名)的胎兒於分娩過程中死亡後,她便出現了抑鬱症狀,隨後由婦科醫生轉介至精神科門診。為根據病情緩急輕重安排約見醫生,需要進行分流評估。過程中,發現陳太對精神科服務極為抗拒。她透露此行只為滿足婦科醫生的要求,並明言不會依安排見精神科醫生。這類不依期就診的個案於精神科並非鮮見,據資料顯示,平均每年有近一成半精神科患者沒依時「現身」。這不但影響病情,更白白浪費寶貴的門診預約期,無形中延長了其他患者的預約等候時間。

利用溝通技巧如主動傾聽、核實及提問建立互信關係後,陳太開始願意表達自己,並發現她自失去孩子以來,出現食欲不振、失眠及失去動力等抑鬱症狀,但她一直忽視有關精神健康問題,只關心身體狀況能否再次生育。陳太基於對自身病情缺乏認識,才會拒絕接受精神科服務。經解釋後,她已理解精神健康的重要,並願意依期就診。

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精神科註冊護士吳紀文

(轉載自星島日報 | 保健至專 2013-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