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下心澄︰我都沒有緊張

阿琳是一位小學生,因為ADHD (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自小就在兒童精神科覆診和接受藥物治療。 步入高小, 媽媽留意到阿琳對上學表現得越來越焦慮,因此帶阿琳來見醫生。

「最近是不是有些事令你感到緊張呢?」 我帶著鼓勵的眼神, 把目光從媽媽轉移到阿琳身上。 只見她輕鬆地説:「沒有啦,我都沒有緊張。」我一邊留意著她的表情, 一邊跟她聊聊最近校園生活。她雖然嘴裏說著沒甚麼問題, 但微皺的眉頭滲透著一點不安。 當問到她為甚麼哭時, 她突然靜了下來, 眼睛變得通紅。不過十秒之內,若隱若現的淚水又消失得無影無蹤。 我沒有刻意道破,只是把這個細節記在心裏。

在其後的覆診中, 我們就著焦慮這個主題進行了學習和討論,包括不同的焦慮來源,如對自身表現的評價或外在環境的改變;同時也討論了不少應對的方法,如看重過程、在未知之數中找出「可知之數」、 以及放鬆和時間管理技巧等。阿琳在過程中十分集中投入,不過每每問到關於日常生活的應用時,她總是搖頭,表示根本沒有遇到相關焦慮情況,但實情真的是這樣嗎?

終於有一次, 我隨心鼓勵她摘錄筆記, 竟意外發現她有很多常用的中文字都不懂得寫。情急之下她真的哭了,也首次道出她心裏最大的困擾。原來,她一直在書寫中文字上都有極大的困難。以往默書可以透過重複抄寫勉強應付,不過最近開始要作文,她開始覺得力有不逮,很擔心會影響呈分試表現和前途。在考試前夕她甚至因焦慮而出現失眠和肚痛的問題,在考試途中也會手心冒汗、手震、因無助而暗暗哭泣。不過由於她對於這些表現感到很羞恥,認為是弱者的表現,所以把情緒隱藏起來。

其實,誠實面對焦慮才是克服焦慮的最關鍵一步。有很多人出於過度在意焦慮帶來的身體反應以及旁人目光,會選擇否認或逃避,事實上只會憂上加憂。焦慮本身已經令人不好受了,還要為自己焦慮的反應而焦慮只會更難受。相反,正面面對焦慮,就能找出問題所在,從根源解決問題。例如,阿琳經教育心理學家評估後,證實患有讀寫障礙,因而得到適切的學習支援。她最後也領略到,其實處理焦慮的目的並不是要把它消滅和壓抑,而是要先接受,後調節,因為沒有適量的壓力,人也不會有進步的動力。沒錯,也許阿琳的情況未到達焦慮症的程度,也許一次的突破不能擔保她從此不受焦慮所困,但我相信,這次的學習是一劑重要的預防針。這提升她的抗逆力,讓她明白要以積極的態度來面對人生打擊和挑戰。

撰文: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潘致毅醫生

(轉載自香港01 | 筆下心澄 | 2024-05-21)

香港01網站連結︰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1021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