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下心澄︰逃學與家庭衝突:建立正向溝通橋樑 重新出發

你有想過逃學或曾經試過逃學嗎?經常逃學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不僅對學生的學習和前途產生負面影響,亦為家庭關係帶來了壓力和衝突。

逃學行為可能暗示著學生正受精神健康問題所困擾,當中可能是學習困難、朋輩壓力、家庭問題或心理壓力等。學生或會因而誘發壓力、焦慮和抑鬱的徵狀,當他們感到無法負荷時,就會選擇逃避,甚至傷害自己。與此同時,與家人的衝突亦可能加劇這種逃學行為,例如家庭價值觀的不一致、溝通不良或家庭氛圍的壓力。

琳琳是一位中四學生,近半年因為經常缺課,處處與家人起衝突,導致家庭關係惡劣,醫生於是將琳琳轉介到護士診所跟進。

第一次面見琳琳和家人時,家人忙著訴說琳琳的種種不是,抱怨她沒有盡學生應有的本份。「我們只希望她每天去上學,並沒要求她要考高分,但她連這麼基本的都做不到……護士,你說,她是不是青春期反叛,叫她做的她偏不做?」媽媽一臉不滿地說著。而坐在一旁的琳琳則低著頭,一言不發,雙手緊緊握著。「琳琳媽媽,不如讓我單獨和琳琳談談吧。」房間裡只剩下琳琳和我。

「琳琳,現在只剩下你和我,你可以放心告訴我你的想法嗎?」我嘗試探究琳琳逃學背後的原因,可惜琳琳依然沒有開口。「那我猜猜吧,你不想去上學是因為在學校被人欺負嗎?」「不是,沒有人欺負我……只是我跟不上功課進度,勉強回到學校上課,聽老師講課時一不小心就睡著了。上課睡著會被老師罵,我會因此而感到情緒低落,便更加不想去上學。當我遲到或者沒有去上學,媽媽會懲罰我不准和朋友出去玩,所以有時候我故意賭氣不去上學,留在家睡覺。」琳琳終於肯開口了。「那你有嘗試和媽媽說你真實的感受嗎?」「沒有,說了她也不會明白,她只會認為我不夠努力。她希望我能上大學,可是我根本沒這個能力,我真的盡力了。」琳琳回答著。

了解琳琳逃學背後的原因後,在得到琳琳的同意下,我再次邀請琳琳媽媽進入會面室,並把琳琳的真實想法告訴媽媽。「其實,我並沒有要她一定要上大學,只是希望她能去上學,成績真的不重要,但我可能忽略了她原來在學校是這麼不開心。」媽媽嘆氣道。之後,琳琳和媽媽各自抒發了對對方的期望和想法。

往後的幾次見面,我和琳琳媽媽一起探討了父母的管教方式與正向溝通。相對於命令式或單向式溝通方法,青少年更需要的是像朋友之間的相處方式,互相理解、尊重……另外,我亦與琳琳共同訂立一些目標,嘗試發掘她的長處並加以肯定,提升她的自信心。

最後,經過幾次見面,琳琳與媽媽的關係更親密了,而琳琳也找到了自己的目標—離開原本的學校,轉讀有關設計的課程。

確實,在面對孩子逃學行為時,家人需要保持冷靜,並努力理解孩子的處境,嘗試了解他們背後的根本原因。指責和責罰只會加劇衝突,令孩子感到更加孤立甚至反叛。相反,如果家人能以開放的溝通方式,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困境,給予關懷和支持,傾聽並尊重孩子,逃學與家庭衝突問題便能迎刃而解。

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精神科註冊護士李榮芳

(轉載自香港01 | 筆下心澄 | 2023-10-24)

香港01網站連結︰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954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