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下心澄:社工車禍毀容患創傷後遺症 怕搭車被迫辭工 家人支持重現笑容

在精神科門診的診症室內,一名長髮的年輕女生推門而進,一臉愁容顯得她格外消瘦。轉介信上只是簡單地寫着「情緒低落」與「長期失眠」,醫療紀錄內亦沒有額外的有用資訊。

「午安,你是芷淇嗎?」我問。

她靜默地點一點頭。

「最近還好嗎?」

她皺着眉,晃動下顎。

「今天你來到門診,有沒有甚麼是我能夠幫忙的呢?」

她依舊沒有回答。

我收起了笑容,說道:「你看起來心事重重。」

「嗯。」她終於願意開口。

面對我的提問,芷淇多以點頭或搖頭回應,視線總是離不開地板,偶爾才吐出一言半句。經過半小時的努力,我慢慢拼湊出她的病情。

芷淇是小學的駐校社工,小朋友都很喜歡與她傾訴心事;她的辦公室收藏着各種玩具,每逢小息便會成為孩子聚腳的樂園。芷淇十分享受她的工作,本來還打算與同居的男友結婚,然而半年前的車禍卻徹底改變了她的計劃。

雖然她沒有骨折或內傷,但可愛的臉蛋上卻留下了一條兩吋長的疤痕。除此以外,芷淇還經常因夢見車禍場景而驚醒,睡眠質素大受影響;她在日間更無法保持專注,經常處於戰戰兢兢的戒備狀態,少許聲音也會嚇得她尖叫。她亦不敢再乘搭交通工具,每次外出都只能靠自己的雙腳,最後因路程問題,迫不得已辭去自己最愛的工作。這些徵狀一直持續至今,在家人的屢次勸勉下,她才答應求醫。

「我一方面很想去旅行,另一方面卻希望疫情不要太快結束,因為我很想可以名正言順地戴上口罩,遮掩臉上的疤痕。」芷淇眼泛淚光地說出她的矛盾。

「相信你每次出門也需要很多勇氣。」我答道。

芷淇患上的是創傷後遺症,簡稱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創傷後遺症多數是因為親身經歷或目睹駭人的事件而引發,可造成精神創傷的情況包括:嚴重意外、戰爭、綁架、兇殺、天災、人禍、虐待或性暴力等。除了以上這些瀕臨死亡的威脅外,看到好友受傷或離世都有可能導致創傷後遺症。

在經歷重大變故後,在短時間內感到悲傷、焦慮、憤怒、產生罪惡或愧疚感乃是人之常情,但若這些症狀持續惡化,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及社交功能,就需要及早尋求協助。創傷後遺症的主要徵狀包括:

1)創傷經驗再體驗,患者在夢魘中經歷同樣事故或在日間突然回想起創傷事件

2)逃避及感情麻木,患者選擇避免回憶或接觸相關的人物、地點和事情

3)患者長期處於戒備狀態,變得焦躁和難以入睡

接受了適當的心理及藥物治療,芷淇的情況逐漸改善,現在已經能夠獨自乘車到學校上班。她還在未婚夫的鼓勵下,發展了新的興趣,閒時兩人會去室內攀登,一同發掘「外在美」以外的價值。康復路上,家人及朋友的支持尤其重要,即使無法對創傷的痛苦身同感受,家人及朋友無條件的陪伴往往就是患者繼續向前的最大動力。

「我覺得最幸運的不是在車禍中生還,而是因為這次意外,令我知道身邊的人有多愛護我。」

即使隔着口罩與透明膠板,芷淇的笑容依然燦爛。

撰文︰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黃遠倬醫生

(轉載自香港01 | 筆下心澄 | 2021-12-21)

香港01網站連結︰
https://www.hk01.com/%E7%A4%BE%E6%9C%83%E6%96%B0%E8%81%9E/693673/%E7%A4%BE%E5%B7%A5%E8%BB%8A%E7%A6%8D%E6%AF%80%E5%AE%B9%E6%82%A3%E5%89%B5%E5%82%B7%E5%BE%8C%E9%81%BA%E7%97%87-%E6%80%95%E6%90%AD%E8%BB%8A%E8%A2%AB%E8%BF%AB%E8%BE%AD%E5%B7%A5-%E5%AE%B6%E4%BA%BA%E6%94%AF%E6%8C%81%E9%87%8D%E7%8F%BE%E7%AC%91%E5%AE%B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