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下心澄﹕思覺失調現「負性症狀」 青年消極遲鈍、疏於自理 母親誤當反叛

「我已經半年沒有見過我的兒子了。」一位年屆六十的媽媽焦急地說道。「這半年來我想盡辦法聯絡他的同事和朋友,可是都沒有他的消息。若不是這次在街上偶遇,我真怕以後都見不到他了。」她續道。她的兒子阿明今年23歲,自從半年前離家出走後便與家人失去聯絡。直至近日母親在街上偶遇阿明,發現他在馬路口踱步,神情恍惚並自言自語,便立即帶他到急症室求醫。經過一連串的檢查,醫生認為阿明的精神狀態有異常,與精神科專科醫生商討後,並在家人同意下,將阿明送往精神科病房治理。

據母親描述,阿明自小品學兼優,但成績由中學階段起漸漸變差,亦變得沉默寡言和不善交際。阿明又甚少與家人交談,做事總是提不起勁,亦常常不顧儀容、不刮鬍子,甚至不洗澡。

母誤當青春期反叛經常責罵及體罰

起初母親認為兒子只是性格內向,不善於表達情緒。後來,學校老師向她反映阿明偶爾會自言自語和拍打桌子,甚至在課堂上尖叫。母親當時認為阿明是因為進入青春期而變得反叛,因此經常責罵和體罰他,但情況一直沒有好轉。

中學畢業後,阿明因與家人關係疏離,決定搬到外面自行居住。母親在一次探訪時發現阿明衣衫襤褸,不修邊幅,而且家居環境惡劣,桌上堆滿吃剩的飯盒。因此,她要求阿明回家與她同住,亦希望他主動求醫,但遭到拒絕。及後,母親定期會到訪阿明的家,協助打理家務。她亦從阿明的同事口中得知,他工作經常缺席,表現也未如理想。直至半年前的一次探訪中,母親發現阿明不知去向,苦苦尋人不果。

入住精神科病房期間,阿明被診斷為思覺失調,並接受相關的藥物和心理治療,情況終得到改善。

思覺失調「負性症狀」易被忽略

思覺失調(舊名精神分裂)顧名思義是指思考和知覺的失調。大眾普遍熟悉它的「正性症狀」,即是正常人不應該出現的思想及行為,例如被害妄想和幻聽等。不過,思覺失調的「負性症狀」亦不容忽視,意指患者失去正常人應有的情緒和功能,例如變得面無表情、沉默寡言、不喜歡與人互動和疏於自理等。

在這個病例中,阿明初期表現出的病徵主要是「負性症狀」,較難令人聯想到思覺失調。加上他病發時正值青春期,家長容易誤將情況歸咎於環境轉變和學習壓力,忽略其患上精神病的可能性。

家長應多關注子女性格突變

經過精神科醫生的診斷後,發現他初時拍打桌子和尖叫的行為是因為受到幻聽的影響而感到受滋擾。若然家長發現孩子性格轉變,應多加關心並與孩子討論,了解其行為背後的原因,有懷疑時應及早求醫。

撰文︰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蕭嘉穎醫生

(轉載自香港01 | 筆下心澄 | 2021-04-13)

香港01網站連結︰
https://www.hk01.com/%E7%A4%BE%E6%9C%83%E6%96%B0%E8%81%9E/682202/%E6%80%9D%E8%A6%BA%E5%A4%B1%E8%AA%BF%E7%8F%BE-%E8%B2%A0%E6%80%A7%E7%97%87%E7%8B%80-%E9%9D%92%E5%B9%B4%E6%B6%88%E6%A5%B5%E9%81%B2%E9%88%8D-%E7%96%8F%E6%96%BC%E8%87%AA%E7%90%86-%E6%AF%8D%E8%A6%AA%E8%AA%A4%E7%95%B6%E5%8F%8D%E5%8F%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