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藏筆露:「我中了催淚彈」

「我中了催淚彈。」阿仁說。

阿仁是一名26歲、曾患上抑鬱症的病人。他在一年多前已停藥和完全康復。

我深深吸了一口氣,呼出來,覺察一下當下:腦海浮現出一幕幕驚心動魄的場面,胸口有被壓迫的感覺,情緒是既憂鬱且焦慮。阿仁會否因此而令抑鬱症復發,或有可能患上創傷後壓力症,甚或誘發其他的精神問題?

「如果你願意,你可以告訴我你的感受。」我需要給予他一個空間。

「那天很亂。我和朋友走失了,獨個兒跟大隊走。催淚彈掉在我十呎前。我睜不開眼睛,流淚,不停咳嗽,感覺呼吸困難,心想:『我會不會窒息而死呢?』後來有人給了我一支水,我倒在臉上,慢慢睜開了眼睛。我很驚慌,但仍掙扎,究竟應該繼續往前衝,還是要離開?那一刻我記起你的話──首要是照顧自己,就如飛機的氧氣面罩是要給自己戴上後才幫助有需要的人。我的身軀往港鐵站走。到了港鐵站內,坐在樓梯發呆。腦海一片空白,甚麼感覺也沒有,猶如跟現實世界分隔了般。可能是半小時後吧,有一名陌生人坐在我旁邊,問我怎麼樣了?那一刻,我感到自己和現實接軌了。我沒看他的臉,但我知道,有一個人,正在陪伴我。」

我眼眶沾濕了,腦海裏浮現了一個英文字──Connection(連繫)。

「他和我坐了一會兒,大家只靜靜的坐。逐漸地,我感到自己從混亂的感覺中走出來,心情安頓了。我向他道謝,他拍拍我肩膀,走了。」

「你之後的情緒怎樣?」

「大部份時間是穩定的,睡眠也好。我在每晚八時後不再看新聞,避免影響睡眠,工作上也沒有問題。我繼續每星期三次跑步,自從上次患上抑鬱症後,我發現做運動真的對情緒有幫助,所以我便一直堅持這個習慣。」

「有沒有發噩夢?」

「沒有。」

「有否回去中催淚彈的地方?會否感到焦慮或驚慌?」

「有,但沒有甚麼問題。」

「有沒有在情緒上感到麻木?」

「沒有。」

「有沒有突然感到那天催淚彈掉在面前的情景好像回來了,歷歷在目?」

「也沒有。」

「以上我問的都是創傷後壓力症的病徵。現在你沒有這些病徵,但有可能會在半年內出現。除此之外,你的抑鬱症沒有病發。我希望下個月再見見你,觀察情況。」

阿仁離開後,我心中只想感激那位陌生人。他那無言的陪伴,讓阿仁回到當下。

撰文: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顧問醫生黃藹賢

隔周二刊出

(轉載自蘋果日報 | 心藏筆露 | 2019-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