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藏筆露︰安心成長

家安生於單親家庭,與媽媽相依為命。他自年幼便已察覺到媽媽於離婚後出現的情緒問題,甚至曾目睹媽媽於家中企圖割脈自殺。自此,他經常擔心媽媽的安危。要是媽媽離開或者遲遲未歸家,家安便會感到非常不安,擔心她可能會情緒不穩或遇到甚麼意外。無論有多晚,家安也會不斷打電話給媽媽,直至找到她,確保她安全,才能平靜下來。

剛升中時,家安拒絕參加任何課外活動,為的是想在放學後立即趕回家確保媽媽安全,得以安心。後來經媽媽及老師鼓勵,他嘗試參加校內籃球隊。但如果媽媽在他比賽時遲到,或者未能出席,家安便會心不在焉,影響比賽時的表現。雖然家安也明白媽媽遲到並不等於她有意外,但在感到不安時他還是會想打電話給媽媽,以求即時的安心。他一方面因自己的表現失準而怪責自己,另一方面更擔心同學或老師知道他心不在焉的原因而取笑他。因此,他有時會遷怒於媽媽,怪責媽媽令他表現失準。

透過治療中的不同「心理情緒實驗」,家安練習察覺自己於憤怒和焦慮時出現的身體反應,再嘗試運用「靜觀覺察技巧」,不加批判地檢視這些身體反應,然後通過慢慢接受,讓自己的情緒平靜下來。除此之外,他亦能開始察覺自己因媽媽遲到時所衍生的災難化思想,並嘗試不理會那些想法,繼續如常比賽。現在,他逐漸習慣即使媽媽不在場,也能全心投入比賽,享受當中的樂趣。

撰文: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臨床心理學家張茵茵

(轉載自蘋果日報 | 心藏筆露 | 2018-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