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藏筆露︰ 我不是被騙的「當然主角」

「阿明,出唱K啦,等你呀」,「阿明,有新款電話喎,兩部一齊出平!」

阿明有輕度智障,去年在街上認識了一些朋友,但每次吃喝玩樂總是要阿明結賬。有一次,他們竟然教唆阿明到財務公司借錢,事成後更取去大部份貸款,阿明一直不敢將事情告訴家人。

過了兩個月,阿明開始不斷接到收數公司追討欠款電話。他不知如何應對,情緒大受困擾,終於決定離家出走以逃避這場噩夢。家人遍尋不獲,惟有報警,最後警察在天橋底找到他,並把他送院治療。住院期間,阿明的精神狀況很快便回復過來,職業治療師亦向阿明提供有關財務管理的訓練,避免再次受騙。與家人商討後,阿明決定申請破產,並搬到較遠的院舍居住,以避免再碰見那些不良朋友。

近年不時有智障人士懷疑受騙,簽署電訊、健身、美容、金融投資等不同公司的合約,或使用信用卡繳付巨款等。智障人士容易成為被騙的對象,是因為他們在財務管理的能力往往較遜色。

財務管理大致可分為三個範疇,基本金錢概念及運用技巧、理財概念與知識,以及財務處理的判斷能力。一般輕度智障人士都能處理日常生活的簡單金錢運用,例如購物,但在理財及處理一些需要較多判斷能力的財務決定上,大多需要協助。照顧者除了須多加提醒智障人士避免受騙外,亦應留意他們在行為或情緒上有否突然轉變,如出現一些鬼鬼祟祟的行為、多了來歷不明物品、多了陌生人來電等。防患未然永遠是最佳策略,職業治療師可透過評估,了解智障人士的財務管理能力,也會藉不同的方法,訓練智障人士學習處理及面對金錢上的危機與陷阱、學習拒絕技巧,並提升尋求協助的能力。

若能提高警覺和應變能力,智障人士也不一定是被騙的「當然主角」。

撰文: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一級職業治療師魏晉強

(轉載自蘋果日報 | 心藏筆露 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