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藏筆露:跳出完美主義的框框

心理治療的診症室內總是不乏完美主義者。「怎樣才算是完美呢?」我看面前打扮得一絲不苟的志文問道。其實,志文知道「完美」並無標準,只好反問:「追求完美有甚麼不好?我只是對自己及生活有要求而已。」

追求美好的事物本來並無問題,每個人都會享受美味的食物、希望擁有漂亮的外表、成功的表現。只是,有些完美主義者把成敗視為量度自我價值的唯一標準,而且完全忽視環境因素影響,總是將問題歸咎於自己身上,因而慢慢出現抑鬱及焦慮症狀。

不少來求診的完美主義者對於需要改變對「完美」的追求都非常抗拒。畢竟,他們堅守完美標準多年,會覺得一旦放下標準就會成為一個無用又失敗的人,情況就好像要在大海中放棄浮板一樣可怕。

心理治療小組把一班完美主義者集合起來,先讓他們分享一下苦與樂。

「其實完美標準是沒有終點的,當你達到一定要求,便會想要變得更好。」

「本以為追求完美一定是好事,但發現自己越來越焦慮。」

「發覺辛勞過後,根本沒有時間享受成果。」

同路人能夠體諒及理解彼此的難處,反而容易把固執的想法鬆綁。經討論後,大家決定要試試挑戰自己,每位組員都訂下一些個人的目標,然後從簡單和容易接受的小改變開始。

幾個月下來,志文慢慢習慣用新的看法來面對生活上的種種要求,不會凡事都怪責自己,明白事情的成敗是由多種因素造成,亦不會再強硬地把自己逼進各項高標準的框框內,其抑鬱情緒得以漸漸緩和。「看,我今天沒有『gel頭』!」他輕鬆的走進診症室並笑說。

撰文: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臨床心理學家李思慧

(轉載自蘋果日報 | 心藏筆露 2017-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