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了适应性网页设计后,你可简易地变更字型大小,配合个人需要。
假如你使用桌上型电脑浏览,近代的浏览器可让用家按著Ctrl键(在Macintosh键盘上是Command键)和+/-键来放大或缩小字型,而按著Ctrl键和0则可回复预设大小。
使用智能电话和平板电脑时,你只需在萤幕上滑动手指便能放大或缩小图文。
你也可透过选项单来变更字型大小。
在页面的选项单选择「缩放」,然后按「+」放大。
镇静剂是一种药物的总称,泛指那些令中枢神经放松的药物,有使人神经迅速放松,减低焦虑的作用。医生有时候会使用一些速效而药力短的镇静剂供病人临睡前服用,达致较容易入眠的效果,故此部份的镇静剂亦可被称为安眠药。
在精神科,镇静剂主要被用作暂时纾缓焦虑症状,以及因精神病引致的失眠问题。除此以外,镇静剂亦被应用于治疗阳痫症(俗称发羊吊),肌肉绷紧,戒酒时产生的脱瘾症状之上。
由于服用镇静剂后会产生纾缓情绪,烦恼全消的效果,如果份量过多,甚至会出现畅快,飘飘然的感觉。故此,多年来镇静剂一直被吸毒者所滥用,由早期的忽得 (Methaqualone) ,十字架 (Triazolam),蓝精灵 (Midazolam),安定 (Diazepam),以至近年流行的白瓜子 (Zopiclone) 及最近期的 “Five 仔” (Nimetazepam) 等等,其实都属于镇静剂。
有时候并不只吸毒者才会滥用镇静剂,有些病人起初是经医生处方获得镇静剂,用作暂时减轻病情,后来在没有医生指示下的情况,自行增加剂量,或是变成长期每天服用。这种情况,亦算是滥用镇静剂。
主要问题是成瘾现象,某些人在长期每天服用镇静剂下,会产生类似其他毒品的成瘾现象。 剂量要越用越高,才能入眠,否则就要面对痛苦的脱瘾症状,包括严重失眠,焦虑,手震心跳,反胃作闷等等。故此,通常医生都会建议病人避免每天都使用镇静剂,只有在症状特别难受时才服用,减低成瘾机会。
镇静剂份量过高,会出现中毒反应,在老人家身上尤其容易出现。症状包括神志迷煳,口齿不清,步履不稳,影响集中和判断力,增加意外受伤的风险。最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令身体停止呼吸而死亡。酒精可以令镇静剂的效果变本加厉,如果同时饮酒和服用镇静剂,即使份量不高,在「一加一等于三」的情况下,也同样有机会导致中毒。
镇静剂能压抑大脑,长期使用下,会令人精神不振,智能减退,工作或学习表现大不如前。对于情绪亦有负面影响,令心情容易郁结。这一点对本身已经患有情绪病的人尤其要注意,因为有些病人会以镇静剂作为排解情绪低落的方法,减少沈溺在负面情绪的时间,容易入睡,但这往往令自身的情绪病变得更坏,更难处理。
如果不幸已经成瘾,首先要注意的是,切勿自行突然停药,因为这样可导致严重的脱瘾现象,出现生命危险。较理想的做法,是尽快向精神科医生求助,分析成瘾的原因,了解有甚么其他服药以外的方法来处理失眠和焦虑。某些情况下,医生可以处方一些长效的镇静剂,用作代替原本滥用中的药物,因为它们较难产生耐药性和脱瘾现象,相对上较为容易慢慢戒除。遇上严重成瘾的案例,就可能需要一个短期住院疗程,才有成功机会。
最理想的办法,其实是防范于未然,避免产生成瘾。例如不要自行从药房购买安眠药,获得医生处方镇静剂的话,亦不要自行调高份量,尽量在有必要时才服用,就能减低成瘾机会。
(感谢青山医院精神健康学院 董梓光医生撰写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