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健康專欄《保健至專》- 失戀另類後遺症?

小芬(化名)今年十五歲,約於半年前與男朋友分了手,自此她便開始覺得周遭的親友,尤其是同學對她的態度有變,最常見是經常聽到同學們竊竊私語,內容大都是取笑她的太肥及貌醜,所以才被男朋友嫌棄。每當她想吃零食時,又覺得親人及朋友都用鄙視的眼神偷看她,竊笑她體胖又貪吃。

面對這些情況,小芬感到害怕,但又不敢向別人透露。漸漸地開始認定這一切不友善的對待,是前度男友所策動的陰謀及針對性行動,目的是要全面摧她的自信。小芬以上的經歷,是很多思覺失調患者的寫照。

演變成嚴重病患
醫學上,至今對思覺失調的成因仍未有一致的定論,但普遍認為思覺失調的主要徵狀,例如幻聽及多疑等,都與腦部負責傳遞訊息的化學物質多巴胺出現異常有關。情況就像腦部的偵測及解讀系統出現故障般,令患者錯誤地放大某些與自己有關的聯想性及威脅性環境訊息,因而覺得一事一物都好像與其對幹般。這種「系統故障」又可能令患者的大腦聽覺中樞扭曲,或放大聲音訊息,令其因而產生幻聽。這些「經歷」往往令患者陷入極度混亂,又不知所措的狀態。他們通常嘗試以非理性的想法,例如有人跟蹤、監視自己來合理化這情況,從而漸漸發展出妄想、退縮、情緒異常等毛病。

及早識別及接受適切治療,有助減低患者所受的傷害,以及避免誘發更嚴重的精神病,例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鬱症等。如發現當事人表現脫離現實,出現幻聽、幻覺、妄想、言語紊亂,甚至有傷害自己或他人的可能,代表必須即時尋求協助及治療。

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臨牀心理學家陳凱芝

(轉載自星島日報 | 保健至專 2015-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