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健康專欄《保健至專》- 「心理醫生」純屬虛構

「原來你在青山醫院工作,你是心理醫生嗎?」初相識的朋友說。某病人問:「醫生,我難以入睡,可以開些藥給我嗎?」當我向他們澄清:「我是心理學家不是心理醫生」、「我不處方藥物的」,他們通常都十分疑惑地反問:「為甚麼?你並非醫生嗎?」我們常於電視或電影中聽見「心理醫生」職稱。有誰想到,心理醫生其實只是一個虛構的專業職銜?很多人都會把心理學家稱作心理醫生,往往是因混淆了臨心理學家和精神科醫生這兩種不同的專業。

有別於精神科醫生的醫學訓練,臨心理學家修讀的是心理學,故並不會處方藥物,不能亦不可自稱為醫生或心理醫生。臨心理學家需要擁有臨心理學碩士,甚至博士學位,所以有些臨心理學家會有Dr.的名銜,是代表博士的身分,與醫生並無關係。臨又是何解?所謂臨,是指把心理學理論和科學研究方法,應用於病者身上作評估及治療,以心理學原理來了解和改變病人的思想及行為,協助他們處理困擾。臨心理學家的服務對象主要是情緒、思想或行為上有困擾的人士。接受心理服務,並不代表精神有嚴重的問題,反之,若出現心理困擾,尋找專業人士協助處理困難,才是解決問題之道。

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臨心理學家廖雪雅

(轉載自星島日報 | 保健至專 2013-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