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健康專欄《保健至專》- 適解刻下困擾

陳太視一條鑽石頸鏈為命根,時刻小心保管,穿戴時又常檢查它是否緊掛頸上,回家後又把它鎖在抽屜,更會經常檢查抽屜、大門和窗戶是否緊鎖,甚至會於半夜起檢查,以致睡不安寧。可是,鑽石頸鏈還是遺失了,陳太傷心、內疚、自責、擔心、驚恐……雖然丈夫沒有怪責她,但她後悔沒有好好保管,所以自此更為密切檢查窗戶,甚至不敢離家太遠,以防賊人乘她不在時作惡。丈夫認為她愈來愈難相處,並指她患上了焦慮症,朋友卻不認同,又為此替陳太感到不值,因為鑽石頸鏈失竊乃千真萬確,檢查鑽石是否有收好,亦合情合理,再加上遇過失竊經歷,多做預防措施也屬正常,豈能說陳太患有焦慮症?

根源合理,並不代表毋須治療。此時此刻,陳太的情緒和思維正影響她的正常生活和社交,故應尋求專業治療和輔導。許多問題的根源,來自天災、橫禍或巧合,但此時此刻受到的困擾,才是最急切解決的問題。焦慮症是一種「病」,單刀直說令人難以接受,不妨換個解釋,有困擾就應尋求「出路」,以免坐困愁城。

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精神科資深護師潘裕輝

(轉載自星島日報 | 保健至專 2013-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