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健康專欄《保健至專》- 身心共治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的成因,主要跟遺傳及腦部健康有關,而另一重要因素乃成長環境。有證據證明童年如曾遭遇可怕經歷,如受身體或性虐待、家庭暴力、父母有酗酒問題等,都會增加個人成長後患有人格障礙的機會。如孩子終日被指責,會導致自我形象低落;若父母管教反覆無常,則易令孩子品行失常,形成反社會人格。換言之,不能跟父母維持正常關係,即可影響日後跟他人的相處。因此父母的關愛,乃子女身心健康成長關鍵。

現時已被證實對人格障礙有效的療法,包括心理治療及藥物治療兩大類。心理治療的目標,是改變患者的核心信念,增強他們解決問題及控制情緒的能力,另外,亦會以小組形式協助患者改善人際關係。藥療則能夠減輕患者多疑的情況,穩定其情緒及減少焦慮。於大部分情況下,患者都可留在社區接受治療,但如遇到情緒困擾、有自毀傾向等情況,短暫的住院治療,能有效將意外風險減至最低。若發現自己或身邊的人患有人格障礙,應盡早積極尋求專業人士協助及治療。

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黃美彰醫生

(轉載自星島日報 | 保健至專 | 201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