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藏筆露:體諒

最近一年,老媽試過煮食後忘記關掉爐頭,差點釀成火災。

那一夜,老媽再次走失了。在黑夜裏,我們和妹妹一家像發了瘋似的四出奔走。雖然香港是一個安全的地方,但仍擔心她會否突然走到高速公路、被車撞倒。第二天,除了報警外,亦四處張貼告示,希望有心人能找到她。第三天晚上,警察通知我們,已經安全將老媽帶到急症室了。

這件事持續困擾我家。急症室的醫生說,老媽大概是患上了認知障礙症,需要全天候的看護。全天候的看護?對我們來說簡直就是不可能吧。我們一家剛來到香港不久,並不想成為社會的寄生蟲,希望能養活自己。但香港的工作待遇有限,又要照顧小朋友,我也要背負多份兼職才僅夠餬口。所以,我在離家上班的時候,惟有將家門從外鎖上,將老媽困在家裏。除此之外,我還能做些甚麼呢?

困在家裏的時候,老媽常常嚷要外出「上班」。老媽的力氣不小,也會發脾氣,更會向我們動手動腳。過了兩個星期,由於過份嘈吵,附近鄰居報警。警察、消防、房屋署及記者等一行人浩浩蕩蕩的到來,將老媽帶走了。

那天晚上,我牽老媽,妻子抱小孩蹣跚地回到家,映入眼簾的是:毀了的家門、滿地的鞋印、還有一堆一堆的難題。

當晚,家醜被傳媒廣泛報道。老媽的事被定奪為「婆婆好坎坷」、「家人罪無可恕」、「兒子喪盡天良」。大部份的說話都是多麼的不堪入耳。連一些主流的護老網上專頁也趁機消費我們的家事:「患者也需要自由,家人絕不應該這樣」、「照顧者可以買GPS裝置或請鄰居幫手」等。這些事後孔明、大義凜然的說話,招來更多「關心者」對我們評頭品足。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對於任何事件,先入為主的觀念,以及過份即時的反應往往未能完全反映事實。停一停,想一想,以同理心重新檢視。要提供真正的支援,最重要的其實就是一份體諒。

隔周二刊出

撰文: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精神科註冊護士鄧偉傑博士

(轉載自蘋果日報 | 心藏筆露 | 2018-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