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藏筆露︰精神病榻的溫馨

「誰又能善心親一親我,由唇上來驗證我幸福過……」

長期住院病人的生活難免重重複複,每天起床、梳洗、進食、休息、進食、休息……即使有時有不一樣的活動,但如果自覺沒有意義,也只是會有重複的感覺。在這樣的生活下,人的意志會被消磨,對生命出現麻木感,對生命的熱愛也會慢慢消失殆盡,這就是機構性反應(Institutionalization)。

市民一聽見「長期住院的精神病人」,也許會感到恐懼,大概會想此人應該是太瘋癲才不能出院吧。事實上,大部份長期住院人士情況穩定,甚至有退縮內向個性,即使被欺負也不懂得處理,也不擅表達自己。由於缺乏在充滿壓力大都市下生活的技能,加上院舍又沒有足夠床位,才會長期留在醫院。

要減低機構性反應,最好辦法是提供一些不一樣的體驗給院友。早前的聖誕節,正是辦派對的好時機。護士化身天使、職業治療師變身聖誕老人,帶領男女院友聚首一堂,輕嚐那高鹽薯片、高糖可樂、高鈉炸雞,以輕歌曼舞歡度佳節,也讓人再次感受生命的活力。

阿濤只不過30多歲,但已經斷斷續續住院近十年,歲月的疲態出現在這不相稱的年輕面龐上,令他一年比一年寡言。他突然拿起咪高,點唱了陳奕迅的《Lonely Christmas》。是啊!除了精神問題的困擾,其實正值壯年的他也是個情場失落人。

機構性反應並不是病人的專利,而是都市人的通病。長時間地工作或學習、沉重的工作或考試壓力,令人每天過重重複複的生活但看不到意義。如果你感到生活越來越刻板無聊、忙碌卻又無目標、食不知味、覺得甚麼都無分別,你便需要為自己的人生添上不一樣的體驗。也許,醫護人員為院友籌辦派對的同時,也是為自己刻板的生活注入一些新衝擊吧。

撰文: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精神科資深護師潘裕輝

(轉載自蘋果日報 | 心藏筆露 2018-02-06)